欢迎订阅!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欣赏 » 正文
《教育教学论坛》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河北出版集团主管,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协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教育教学论坛》编辑部

QQ : 859367193

编辑部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电话:0311-87766660 80820729

地址:河北石家庄联盟路705号 河北教育出版社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编辑部

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实施路径初探
2021-12-10

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实施路径初探

                 秦安平  

(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210023)

[  要目前,国内外多所高校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都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基础上,采取的行动模型和质量标准主要是PDCA循环和ISO9000标准。高校可以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分析等四个模块,逐步构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质量保障;PDCA

[作者简介秦安平、1989年:女:江苏常州、硕士、单位:南京大学、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原理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Qin Anping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he action model and quality standard adopted are mainly PDCA cycle and ISO9000 standar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gradually construct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with four modules: teaching plan,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analysis.

 

 [keywords] Quality assurance; PDCA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兴起了全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之后,世界各国相继建立了各自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一般而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外部质量保障系统和内部质量保障系统两个部分共同组成。其中,高等教育的外部保障系统是指学校外部为了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实施连续有效的质量审计与评估等监控活动所建立的监控系统;而内部质量保障系统是指高校内部为了实施连续有效的质量控制和不断提高质量所建立的管理系统,其主体是高等院校自身,它基于教育哲学的认识论基础,为维护其内在的学术性和主体性,对“教育输入——教育过程——教育输出”的全过程进行自主质量保障。与外部质量保障相比,内部质量保障是一种自我诊断式、自我改进式的机制,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核心。

 

一、理论基础

在对国内外多所高校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分析中发现,其建立的理论基础基本上都是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途径”,其主要特点是“三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全组织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指必须将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实现等各个环节及相关要素都有效地控制起来;全员的质量管理是指每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产品质量,所以人人都应当参与质量管理;全组织的质量管理是指必须有上层、中层和基层共同参与的组织体系。

这个理论被引入教育领域之后,就要求在高校中的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和管理内容都要遵从全面性,即将与教学质量形成相关的各主要因素和主要环节都统统纳入到监控的内容。对教学的主要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包括事前监控、事中监控、事后监控。由于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要实行全员性监控,引导全体人员树立质量意识,激励全校所有人员积极参与,同心协力,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

各高校在以全面质量管理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念核心的同时,采取的行动模型和质量标准主要是PDCA循环和ISO9000标准。

(一)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基本行动模型,就是把质量管理和质量监控看成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顺序的循环。具体而言,PDCA循环包括了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2 PDCA循环的四阶段八步骤

阶段

阶段任务

具体步骤

P(计划)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分析诊断,确定改进的目标,制定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1. 分析当前教学质量监控的现状,找出存在的弊端

2. 分析问题产生的多种原因

3. 确定主要原因

4. 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措施,提出改进教学质量的计划

D(执行)

按预定计划,克服各种阻力,扎扎实实地实施教学过程

5.按照预定计划、目标、措施以及分工安排,分头实施

C(检查)

比照已定教学目标、计划,检查教学实施的效果,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总结经验

6.根据规定和要求,检查计划、措施的执行情况

 

A(处理)

若调整过后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则将成功经验加以概括总结;若教学质量没有明显改善则继续转向下一次PDCA循环

7.对检查的结果加以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补充到相应的标准、制度或规定中,并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

8.提出这一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以便将它们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目的是不让问题的解决半途而废

 

如台湾东吴大学目前就在通过PDCA循环模式进行大学教学质量管理。该校专门成立了全校性的“提升教学管考小组”,由学校副校长担任召集人,研拟管理与考核办法的实施细则。管考小组提出了八项具体可行、可评估的成效指标,分别为:提升师资阵容与教师教学专业成长、落实教学领导与评鉴机制、落实课程革新与特色规划、充实教学电子化资源、加强学生学习辅导与师生互动、提升“教与学”环境品质、落实师生服务社会关怀弱势、提升师生国际观与学生就业竞争力。管考小组会依据各功能单位和院系所所提交的执行资料,依照八项成效指标,进行量化与质化的考核与检视,内容包括执行率、回馈意见、方案修订、预算经费配合等重要项目。考核结果以执行率高低进行划分,其中执行率达80%以上为优,60%~79%为尚可,59%以下为待改进。除了全校性的管考机制,各功能单位和相关院系所也要定期进行自我评鉴、自我检讨,从而改进不足。

(二)ISO9000标准

     ISO9000标准的理论基础是全面质量管理,也可以说ISO9000标准是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它为各国各企业评价其质量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模式。英国是率先应用ISO9000标准来保障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早在1987年该国就颁布了BS5750国家标准,该标准是将ISO9001标准完全移植到教育领域的认证规则,并且在几十所英国高校得到应用。美国1992年就有220所高等院校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其中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一些著名的研究型大学。我国也有一些教育和培训机构移植和应用了ISO9000标准,哈尔滨工业大学更是我国首家通过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的高校。

有学者根据ISO9001标准和学校教学全过程(输入、过程和结果)而设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构和要素。

 

2 根据ISO9001标准设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构和要素[1]

ISO9001:2000标准

在学校中的应用

1 质量管理体系

 

1.1 总要求

学校应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确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确定有效实施的准则和方法;检测、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等。

1.2 文件要求

形成学校管理的体系文件,编制质量手册,并对文件加以控制;保持教学和管理过程的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2 管理职责

 

2.1 管理承诺

制定教学方针和目标,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审,确保教育资源的提供和充足等。

2.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高校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学生及其他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用户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

2.3质量方针

应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方针与教育服务的宗旨相适应,质量方针中应包含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等。

2.4 策划

制定可测量的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策划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2.5 职责权限与沟通

明确组织机构中的职责和权限,指派管理者代表进行沟通和联络,在组织机构中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和渠道来确保有效的沟通。

2.6 管理评审

学校最高层管理者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评审包括评价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求,包括教学方针和教学目标等。

3 资源管理

 

3.1 资源提供

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资源的提供。

3.2 人力资源

确保教职员工的知识、能力、技能、经验等方面胜任其工作,为教职员工提供适当的进修机会,并保持教育、培训的适当记录。

3.3 基础设施

学校应保证提供并维护教学、管理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

3.4 工作环境

学校应确保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适合其学习成长。

4 产品实现

 

4.1 产品实现的策划

策划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各项工作,包括培养目标和方向、学科专业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课程设置、科研等。

4.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设计规划与学生及家长要求有关的一切过程,主要涉及到教学过程、生活服务、学习生活环境等方面。

4.3 设计和开发

学校对教育教学及管理过程进行设计和规划,以学生的要求为主要依据,并制定阶段性评审以确定与目标间的差距。

4.4 采购

学校应确保招生工作、人才师资的引进符合要求,并有入学成绩和资格考核等记录作为客观评价证据。

4.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

学校应策划并在一定条件下控制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提供活动有序、有效。

5 测量、分析和改进

 

5.1 总则

通过检验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能力和学校管理业绩,判断是否达到顾客要求,进而分析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确保体系的持续改进。

5.2 监视和测量

将学生及其他顾客的满意度作为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学校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

5.3 不合格品控制

对未能满足学生要求的教学服务,以及学业成绩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处理。

5.4 数据分析

对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以确保体系的有效性。

5.5 改进

学校应利用教学方针、教学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等,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二、实施路径

    基于PDCA循环理念,可以将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划分为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分析四个模块。

 

 

 

 

 

 

 

 

 

 

 

 

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实施路径初探1  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示意图

 

 

 

 

 

 

 

 

 

 

 

 

 

 

 

(一)教学计划模块

教学计划模块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管理规范的集合。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合理规划专业设置,并根据各专业的学科特点设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再细化落实到每一门课程,制定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周历。

(二)教学过程模块

教学过程模块是学校教学开展的核心,从学校整体的软硬件教学资源管理、分配,到招生方案制定和招生工作开展,以及教师的聘任和培训,最后都落实到日常教学运行,包括教学计划执行、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等。

(三)教学评价模块

    学校可以通过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如NSSE、SREU等)对教学资源管理、招生工作、日常教学运行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教学督导、领导干部听课、学生评教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质量进行评估。

(四)教学质量分析模块

教学质量分析模块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落脚点。学校可以结合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专业认证等工作,对本科教学进行深度梳理分析。除了这些“他评”手段之外,学校也可以通过自行组织院系评估、常态化教学质量数据监控等形式进行“自评”,分析研究学校本科教学各项工作状态,并将研究结果反馈给教学相关的各个环节,推动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婷婷,赵婷婷. 基于 ISO9000 标准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3(1):37-3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