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订阅!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发表 » 正文
《教育教学论坛》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河北出版集团主管,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协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教育教学论坛》编辑部

QQ : 859367193

编辑部投稿邮箱:jiaoyujiaoxuelt@VIP.163.com

电话:0311-87766660 80820729

地址:河北石家庄联盟路705号 河北教育出版社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编辑部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2022-02-14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龚维,黎阳,付海   

(贵州师范大学 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  ]以贵州师范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开展了该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期望能对一流专业建设能够有一定的引领作用。通过项目组前期构建的一种“学科特点—高校的软硬件条件—本科生兴趣” 三位一体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导师制培养体系进行四年实践。实践表明:该培养体系对于促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就业、保研等方面作用明显,其成果为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该导师制培养体系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基金项目]2018,贵州省教育厅,理工科类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2018]SJG 第11号。

[作者简介]龚维,(1974-),男,贵州毕节,博士,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高分子材料研究;黎阳,(1982-),男,四川安岳,博士,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先进陶瓷研究;付海,(1979-), 男,山东利津,博士,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

 

在一流专业建设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样化和更高标准的要求,希望能够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较理想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推动高校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生导师制的兴起与实践探索,已经成为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是当下我国高校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同时也是我国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2,3]近年来在借助国外高校的本科导师制培养模式,国内许多高校都在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虽然培养模式和实施方法不同, 但我们一定相信,导师制的实施对促进我国一流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4]。本文以贵州师范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实践对象,在大一至大四期间实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制订学习计划,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探索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建设,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适应社会综合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导师制培养体系的构建

当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种类繁多,各高校根据专业特性都在进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有项目型、实验室型、课程型、社团型等,每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质量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5]。我们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特性,结合项目组前期构建的一种“学科特点—高校的软硬件条件—本科生兴趣”三位一体的导师制培养模式,提出土木工程专业的导师制培养体系:即大学一、二年级以“实验型—课程型”为主,大学三、四年级以“项目型-实验型”为主的复合导师制培养体系。

二、导师制培养体系的实践

根据“学科特点—高校的软硬件条件—本科生兴趣” 三位一体的导师制培养模式,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培养对象,构建具体实践方案:

(一)导师制制度建设

学院建立本科生导师制的管理机制、相互监督机制以及激励机制,在学校和学院各层面要把本科生导师制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层层落实,要把教师的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报酬与导师制的工作成果有效结合起来,导师工作应按指导学生所获得的成果及数量与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享受同等待遇。在专业继续深造、年终评优评奖以及平台条件等方面应该给予成绩突出的导师适当倾斜。

(二)导师的选择

大学一、二年级以“实验型—课程型”为主,导师与学生实行“双向选择”,学生申请选取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申请情况和学生思路想法选取学生,每个导师指导学生不超过5名;大一新生以“课程型”为主,辅助指导学生大学生活、思政教育、素质教育以及专业认识等方面,实行全程指导,避免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而挂科,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学生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理解和学校相关管理制度解读;大二学生以“实验型”为主,辅助指导学生选课、制定学业规划等方面,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解,避免学生学习盲目;大学三、四年级以“项目型-实验型”为主,导师重点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获批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或学生加入自己科研项目形式,使学生运用成果学会撰写科技论文、专利,指导学生参加国家及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实行兼职指导。

(三)导师制实施成效

本科生导师制4年的实施,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实际科技成果的体现,发现对于促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就业、保研等方面作用明显,具体如下:

1)对于大学一年级刚进校的新生:(a)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课程计划有很充分的了解,学生2-3个月基本掌握了大学课程的学习方法;(b)理论课学习效果明显提升。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学生与教师经常有稳定的定期交流,能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指导教师还可以成为学生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的媒介,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在双向反馈的环境中,绝大学生逐渐形成了主动与教师交流的好习惯。(c)师生交流能帮助学生更早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不足和兴趣点,确定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导师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也可以建立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2) 针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明显提升:(a)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通过指导教师课内实验的开展,专业基础理论课学习轻松,提升了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行导师制后的本班学生,学业不及格率下降了13.2%。(b)导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学识和素养[6]62%的学生认为在跟随导师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了导师的影响,对自己在生活中养成更好的自律性和学习习惯有极大的帮助。(c) 通过对学生选课、制定学业规划的指导,学生对“为什么读大学?”、“如何读好大学?”、“读大学的目标是什么?”等问题有很清楚答案,为自己大学三、四年级规划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对于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a)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全班42名学生,38名学生获批国家及省部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立项,立项率达到90.5;全班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68篇,申请专利32件,获授权专利26件;(b)学生在各类实习及设计实践中提升了专业能力。一些比较积极的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参与到专业老师的科研项目中,激发了学习兴趣,锻炼了实践能力;同时,参与到专业老师科研项目或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的学生,利用前期自己的实验成果直接进行大学四年级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前在大四(上)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为自己争取了半年时间去找工作或研究生复试。(c)该专业学生保研率、就业率和继续研究生深造比率获得大幅度提高,学生参加比赛和交流活动的热情不断提高,在“互联网+”、“混泥土设计”以及“全国节能减排”等赛事上获国家级二等奖5项,省级奖12项。

4)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方面: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条件下,通过以上一届学生获得的大创项目、论文、专利以及学科竞赛奖等成果,该专业在2017年成功获批《结构力学》和《房屋建筑学》两门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打造“金课”两门,本科生导师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2018年利用以上成果申报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并获得学校专业建设经费25万元,获批以“导师制”为主题的省级教改项目2项;2019年在老师和学生成果的支撑下,土木工程系积极抓住一流专业申报机会,成功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

三、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导师制的思考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执行过程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 导师选取的针对性有待加强。首先,从导师和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新生进校第一学期主要上基础课,与专业教师接触机会较少,学生缺乏对专业老师了解,老师也无法对学生了解,很多老师在选取学生时只能根据进校档案去了解学生,导师选取的针对性有待加强。其次,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与大学三、四年级的培养目标明显不同,大学一、二年级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存在学生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指导灵活性不足问题。

2)导师制培养模式一定要精准。当前各高校专业参差不齐,软硬条件不一致,各专业学科特性明显不同,在考虑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以专业知识和专业价值为核心,准确体现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价值定位,要从学科特点、高校的软硬件条件以及本科生兴趣三方面去构建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

3)导师制的实施要以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为目标。在国家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的背景下,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导师团队指导学生所产生的教改项目、教改论文、“金课”建设以及教学课程团队打造等方面,要为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提供支撑;学生通过导师指导所产生的项目、论文、专利以及学科竞赛奖等成果,需要老师整合资源积极申报教学质量成果奖,为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奠定基础。

4)教师作为导师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国内许多高校重视学校的科研工作,科研成果年终奖励费用较高;教学成果奖励力度偏低,本科生指导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高校有部分教师主动参与导师制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影响了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四、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

第一,树立正确的本科生导师制教育观念。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实施要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7]。专业教师在本科生导师制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把“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贯穿于大学生的专业价值观中。作为导师,应该以国家“双万计划”为契机,从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社会实践经验和成长经历等方面与学生分享学习该专业目标和定位,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教育观念,为学生做好大学4年专业规划和综合能力提升计划,将自身优势、社会需求和新时代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本科生导师制是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而推行起来的,应当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要与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学分制、创新创业服务相结合,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系统缺陷。

第二,建构有效的师生分层分类参与激励机制。在学校和学院各层面要把本科生导师制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层层落实,根据新时代要求加强导师制的调研和经验总结,构建有效的师生分层分类参与激励机制。要把教师的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报酬与导师制的工作成果有效结合起来,导师工作应按指导学生所获得的成果及数量与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享受同等待遇。在专业继续深造、年终评优评奖以及平台条件等方面应该给予成绩突出的导师适当倾斜。针对学生方面,在国家级和省级奖学金评定、三好生推荐、学生入党、研究生推免等方面要与学生取得的论文、专利、学科竞赛奖挂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7]

第三,基于新媒体搭建师生参与的有效平台。新媒体的虚拟性可以有效降低导师和学生的距离感,各高校要利用自身优势,做好新媒体平台和现实平台的整合。例如:导师与指导的学生可以建立“企业微信平台”,导师利用该平台可以实现在线授课、谈心交流以及系列指导工作的开展,既节约导师时间,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为前提的积极性。同时导师可以建微信、QQ群等学生群体最喜爱的新媒体平台,发布各类专业知识、学术内容,让学生能随时随地接触专业[8]。每日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一个专业知识点,每周开展一次小组专业学术交流,每月定期开展一次专业价值论坛,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导师制工作的实施效果。

第四,加强指导、监督与评价。各高校根据自身优势要切实加强指导、监督与评价,不断完善导师制的监督与评价体制,成立专门职能部门负责管理工作,将导师制工作的开展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与学生工作管理范畴。在具体的监督体系方面,要以专业知识和专业价值为核心,准确体现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价值定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做好大学4年专业规划和综合能力提升计划,将自身优势、社会需求和新时代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具体评价体系方面,因为导师制的实施对高校老师来说,既费时又费精力和金钱,很多导师要取得较好效果都是凭良心和责任心去指导学生;对导师的绩效评价通常要按照德、勤、绩、能等几方面来设计,有必要根据学生学期成绩不及格率、学生专业排名变化指标、英语四和六级考试通过率、学科竞赛获奖数、公开发表论文数量、考研情况数量等指标,结合导师指导时间和本科生网上评价指标,建立导师工作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灵,本科生导师制下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6(7):79-81.

[2] 石达次仁,罗爱军.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4):77-80.

[3] 牛建楼, 赵 静. 浅谈生物制药专业本科生导师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12-13.

[4] 宋怀涛,马瑞,李森,张单,魏晓鸽.本科生导师制专业价值培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8-79.

[5] 吕 凡,苏丽娟,李洪玮. 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冶金教育, 2020(1):7-9.

[6] 郑 淘,肖嫩群,葛云鹏,裴 刚. 本科生导师制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应用与实践创新[J].高教学刊,2020(1):24-26.

[7] 刘月秀,谭仕林,徐 正.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115-117.

[8] 刘瑞瑜,李祖来,黄国雄,杜忠宁,杨盛安. 以“专业导师制度"为主要载体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模式探析——以昆理工大材料学院为例[J]. 教育理论研究,2015(3):78-80.

Th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utor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rst-class Majoring Construction

                            ——Take civil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Summary: Through the civil engineering majoring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we carried out th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he mentoring system of this majoring, and it is expected to have a certain leading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majoring. Through a three-in-one mentor training model of "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hardware and software condition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undergraduate interest" constructed by the project team in the early stage, the mentor training system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in our school was practiced for four years.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the training system has an obvious role in promoting 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y, employment, and research of students, and its results hav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ouble Ten Thousand Plan"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At the same tim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utor system training system are considered, and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 tutor system, training model, practice and thinking

 

 

返回顶部